※. 音频时长1:58,请按▲开始播放。每一次分享,正经的光伏知识都会+1哦~
铅酸蓄电池有哪些基本概念呢?
铅酸蓄电池的基本概念包括:蓄电池充电、过充电、自放电、活性物质、放电深度、极板硫化、相对密度等,掌握这些概念,能够更加准确地理解光伏电池的工作方式。
蓄电池充电是什么呢?
它是指利用外电路,向蓄电池供电,让电池内部发生化学反应,把电能转化成化学能,并存储起来的过程。
过充电是什么呢?
它是指对已经满电的蓄电池,继续充电。
放电是什么呢?
它是指在规定条件下,蓄电池向外电路输电的过程。
自放电是什么呢?
它是指蓄电池在没有向外电路放电的情况下,却损失储能的现象。
活性物质是什么呢?
它是指蓄电池在放电时,发生化学反应,进而产生电能的物质。也有人把正、负极存储电能的物质,称为活性物质。
放电深度是什么呢?
它是指蓄电池在特定放电速率下,从放电到终止电压,实际释放的有效容量,占额定容量的百分比。放电深度和电池循环使用次数相关,放电深度越大,循环使用次数越少;放电深度越小,循环使用次数则越多。因此,频繁深度放电,会大大缩短光伏电池的使用寿命。
极板硫化是什么呢?
它是指使用铅酸蓄电池时,放电后要及时充电。假如让蓄电池长期亏电,极板就会形成PbSO4晶体,既难溶解,又无法复原,进而导致极板硫化,造成充电困难。
相对密度是什么呢?
它是指电解液和水的密度比值。相对密度会伴随温度变化而变化。同一颗电池,在25℃环境下,满电状态的电解液相对密度值是1.265g/cm³,但完全放电后,降低至1.12g/cm³。因此,不同季节,电解液的相对密度会有所不同。通常,铅酸蓄电池的电解液相对密度值是1.1~1.3g/cm³,但满电后,提升至1.23~1.3g/cm³。
阳光恒煜新能源也在项目实践中,持续摸索,不定期整理和分享。欢迎大家收藏“阳光学堂”,关注更多资讯。